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双碳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电力转型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王龙可, 马平平, 张明
    2023, 43(6): 4-12.
    绿色金融发展能够优化经济发展模式,赋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基于2006—2019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会显著抑制碳排放强度,稳健性检验的研究结论与之一致;能源结构转型是该影响效应的重要作用渠道;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绿色金融发展对西部地区城市和低技术发展水平城市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强。根据实证结果,从完善能源结构转型顶层设计、搭建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体系、健全绿色金融风控能力建设4个方面,为构建系统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相关建议。
  • 陈安会, 杨志伟, 王兴华
    2023, 43(6): 52-57.
    山东省是全国第一大供热需求大省和第二大电力需求大省,煤电承担着主要的供热和供电功能,探索燃煤热电行业减煤是减污降碳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研究燃煤热电在污染物和碳排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燃煤热电行业减污降碳发展的多种路径;并从淘汰落后产能、解绑热电产能、退出机制和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减污降碳的政策性建议。
  • 叶静, 叶春
    2023, 43(6): 13-18.
    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煤电稳定可靠灵活性高的特性,使得煤炭与煤电将在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以及稳定运行过程中仍具有较长期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兼顾减碳与能源电力保供、经济可持续与系统成本最优,在分析煤电协同供应链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煤电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可实施方法及路径;并从机制、信息、资金以及考核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 赵长红, 周瑞瑶, 张李琳, 黄辉
    2023, 43(6): 58-65.
    电力行业的低碳转型对于“双碳”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传统发电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发展新能源的主力军,需要积极推进低碳转型进程,同时还需承担起电力安全保供的社会责任。以企业火电装机占比30%为阈值,选取31家发电上市公司,构建了包括经济支撑、制度保障、转型进展和技术投入4个维度以及19项指标的低碳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客观赋权法,对发电上市公司“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转型进展维度权重最大,占31.8%;其次是制度保障,占30.2%。排名前三位的发电上市公司是吉电股份、华电国际以及国电电力,原因是在“十三五”期间的转型执行力度较强,火电装机占比较低。为此,提出如下建议:① 设立专项低碳转型基金,用于支持转型过程中的各项支出;② 扩大报告披露的程度以及提高披露的质量;③ 加快清洁能源发展;④ 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力度。
  • 陈宗法
    2023, 43(6): 23-27.
    进入“十四五”,国际能源危机、国内拉闸限电的发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使得煤电迎来了新的转机,煤电未来的发展方式引人深思。首先叙述了煤电在“十四五”前期为能源保供与经济发展所做出的牺牲、面临的困难。然后分析了煤电在“十四五”中后期随着政策导向、电力规划及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而迎来转机的客观性。最后从煤电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及国家政策等4个方面,为煤电在新环境下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提升煤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确保能源保供提出一系列对策与建议。
  • 莫馥榕, 张健
    2023, 43(6): 35-42.
    随着能源革命的深入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构建,我国面临着电力安全保供的新形势。设立电煤公共库存,在负荷高峰期为电厂提供短期燃料补充,充分发挥煤电的兜底保供作用,对保障我国电力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华中地区电煤库存特点的基础上,以社会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电力平衡和电煤运力约束,构建了极端天气下需求激增的电煤公共库存决策模型;基于华中地区实际数据对电力需求激增所需建立的公共库存容量及数量,进行了算例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高电力需求持续时间与运力供给对公共库存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电力需求与低运力供给条件下,相较于电煤供给不足引发拉闸限电带来的经济损失,公共库存的建立具有成本优势,能够有效地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和煤电的基础性调节性作用,保障华中地区的能源电力安全。研究结论也可为我国其他区域设立煤炭公共库存提供参考。
  • 王圣
    2023, 43(6): 19-22.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煤炭控制和管理工作是引领并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在阐述新型能源体系独特内涵与鲜明特点的基础上,从源头控制、技术控制、总量控制、经济政策、消费结构调整等5个方面,阐述了煤炭控制和管理五位一体框架与内涵,并对新型能源体系下煤炭控制与管理进行思考。提出洗煤是源头控制关键,重点区域执行更有力的污染治理措施、提高电煤消费占比、重点控制非工业用煤等对策建议。
  • 吴梓凤, 边超, 张浩楠
    2023, 43(6): 43-51.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严峻的电力保供挑战,探索促进煤电转型的容量价格机制是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必要措施。首先分析了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机制的主要运作特点,结合中国实际状况,进行“本土化”分析。然后以典型煤电机组为例,基于平准化发电成本(LCOE)和新进入成本(CONE)核算方法,设定6种场景,分析煤电有效容量的平均补偿价格水平;并进一步通过模拟电力系统运行特性,讨论结合用电负荷峰谷特性的时段性容量补偿价格浮动机制的应用。最后从容量机制的选择、容量价格的设定及调整等方面,为完善激励煤电可靠保供容量服务的价格机制提出参考建议。
  • 李晶
    2023, 43(6): 28-34.
    煤电机组实现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煤电低碳转型离不开煤电技术创新发展。对现有煤电低碳转型重要技术发展进行分析,全力攻关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等技术,积极拓展煤电与新能源、生物质等其他发电技术的耦合技术,充分挖掘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潜力,持续稳定推进碳捕集等具有前景的低碳技术是煤电低碳转型技术发展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