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全国能源统一市场的战略研究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高俊莲, 张佳琪, 张博
    2023, 43(7): 4-10.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国,煤炭一直以来发挥着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然而,2021年以来煤炭供应紧张、煤炭价格飙升、“拉闸限电”等现象凸显了国内煤炭市场的脆弱性与波动性。为使我国宏大体量的煤炭市场发挥出应有的规模效应,有效解决煤炭产运储销不协调、供需匹配程度不足、市场稳定性不强、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有限等问题,应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煤炭大市场。本研究在梳理我国煤炭市场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建设全国统一煤炭大市场的需求,从煤炭市场分割、市场交易标准、市场化机制、要素市场建设及产业链供应链等5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全国统一煤炭大市场构建路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 王永利, 周含芷, 姜斯冲, 贾舒婷, 张云飞, 于同伟, 闫振宏
    2023, 43(7): 19-28.
    全国统一能源市场是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大市场,就是要在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的目标下,进一步健全各主体交易体系,多层次统一电碳市场体系;然而,电碳市场的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多样化,给构建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外,能源领域“双碳”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必须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而可再生能源机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需要综合能源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如何科学衡量各主体对于经济发展、碳减排的贡献度成为了一项亟需解决的难题。立足电碳协同市场大背景,通过构建混合博弈模型,在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并在综合考虑碳减排和经济效益边际贡献的基础上,提出改进Shapley值法,激励主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参与综合能源系统的协同优化。
  • 耿海军, 张宪鑫
    2023, 43(7): 52-5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提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 未来,碳交易市场建设是全国统一能源大市场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大型集团企业碳管理体系建设实践经验为出发点,描述了碳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创新性、开展的必要性,以及实践过程的关键环节、思路、效果,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从企业的角度,强化“双碳”管理,探索落实“双碳”工作新途径,将节能降碳的理念贯穿企业生命周期内。碳管理体系作为减碳的管理手段之一,为开展碳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建设全国统一能源大市场、碳交易市场提供设计思路。
  • 林圣华
    2023, 43(7): 46-51.
    构建能源-电力-碳互动关联的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必然要求,探讨欧盟能源危机背景下市场机制发挥的作用及影响对我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厘清欧盟碳交易市场机制设计及其跨市场联动关系的基础上,量化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与欧盟能源价格波动性与宏观经济波动性状况,通过对比,深入把握欧盟出现能源危机及衍生社会经济风险的原因。总结相关经验教训,为我国多向互动的能源领域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 李照源, 赵鲁涛
    2023, 43(7): 11-18.
    能源市场建设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天然气市场已初步形成市场化发展格局,提高了天然气供应安全性,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但面对天然气统一市场建设中的阻碍,仍需进一步理顺各经济主体关系,激发市场活力。结合欧美等地区先发经验,深入调研我国天然气产业形势,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同步发展实体交易枢纽和虚拟交易枢纽,提高天然气流通效率;推动提升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量,在竞争中形成基准价格;加快上线天然气期货产品,提供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基础;先管网独立、输销分离,后通过控股融合、参股融合、运营融合等多种方式,将地方管网融入国家管网公司统一调度;鼓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和市场定价,在气气竞争中形成基准价格指数;加快制定出台政策及标准,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
  • 贺兴东
    2023, 43(7): 40-45.
    能源输送通道对建设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具有基础作用,在分析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对能源输送通道建设要求基础上,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推进能源输送通道建设的思路和任务。研究表明,为有效支撑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建设,必须按照输送通道与供需分布协调匹配原则,优化“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通道,完善全面覆盖油气管网,推进跨区跨省输电通道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间能源互联互通,加快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
  • 王金刚, 陈昊宇
    2023, 43(7): 34-39.
    分析了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大市场背景下,煤炭电力大型央企面临能源安全保供以及深化改革的任务挑战,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数字化提升管理水平将成为企业价值实现的必经之路。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结合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产运销储用”数字化智能运营平台的应用实践,提出在能源供给畅通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经济与数字经济双轮驱动,以煤炭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为准绳,坚定不移地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建立新型煤炭供应保障体系,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 魏际刚, 漆云兰
    2023, 43(7): 29-33.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性能源,煤炭物流是煤炭流通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我国煤炭物流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有效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供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煤炭物流市场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严重,环节过多、链条过长,综合服务能力偏弱,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偏低等关键堵点,导致物流成本偏高,制约煤炭要素自由流动和煤炭经济畅通循环。应坚决打破煤炭物流地方保护行政性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此,要加快完善煤炭市场交易体系,优先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鼓励煤炭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大力发展第三方煤炭物流,建设统一、共享煤炭物流信息系统,推进煤炭物流现代化、体系化、绿色化发展,促进煤炭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全面推动我国煤炭能源市场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