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消除市场障碍促进综合能源服务健康发展
 

近些年,关于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的议论比较多。作为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其在促进能源效率提高、激发能源科技创新、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吸引了众多经济实体投入到这一新兴行业。

实际上,我国有关能源服务市场早已放开,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以后,业务朝多样化发展。为引导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目前,以节能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遍布全,5个区域电网、27个省级电网已启动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油气管网公司成立后,油气终端服务市场将公平开放。另外,以5G、充电桩、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储能等综合一体化的建设工程、以充电桩、储能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加速推进;能源供需交易平台建设以及终端用能服务平台建设正逐步走向成熟。

进入“十四五”,国家能源局提出,要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发展方向、业务规范、项目管理、市场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完善源网荷储一体化、增量配电业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市场准入制度;推进油气管网公平开放,优化管输价格,提升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微网、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需求侧响应;加大工业、交通、建筑等用能场所智慧化绿色化进程;落实一批5G、充电桩、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储能等一体化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因此,未来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从目前市场发展情况来看,笔者认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发展需要消除三个方面的市场障碍,即消除技术障碍、数字障碍、行业壁垒。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服务升级和业务增值,综合能源服务业尤为如此。现有业务中节能服务开展得比较早,也比较成熟。能源供应辅助服务多数局限于提供热电联产、或小型风光储微网系统等,综合楼宇或工业园等中小型工业为重点客户群。市场开拓主要寻找增量能源消费市场,靠获取能源价差红利维持经营,科技创新含量并不是很高,长此以往,业务受经济形势和能源价格市场波动会变得极不稳定。该领域技术点多面广,涉及电力、热能、技经、汽车、建筑、信息等多专业交叉,以及能源“大云物移智技术与建筑、交通、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等等,要形成先进的引领型自主创新成果,靠单个企业或行业科研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建议国家加大这一领域的科研投入,通过联合科技项目、产业创新联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设备设施开放共享的方式,推动能源及其相关领域科研人员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合作,在多能互补、多网融合等方面联合攻关,取得技术突破。

数据作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出于商业安全考虑,一些重要的能源生产信息、客户用能信息不宜公开,造成服务端的能源流、信息流、资本流的数字融合程度不高,数据挖掘预测能力不强,智慧系统难以形成。建议政府部门组织研究一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数字生产要素的管理与机制问题,加快培育发展能源数据要素市场,制定数据资源产权、流通交易、跨界传输和数据安全监管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比方可以尝试建立中央或地方一级市政能源数据公司,负责汇集能源、交通、气象等数据,发挥数据采集、获取、分享、应用、安全职能作用。数据面向市场,规范地、有的放矢地向社会提供数据获取通道,解决技术和模式创新的数据信息壁垒,以及数据保密问题。

在行业壁垒方面,由于我国条块分割的能源管理体制,服务企业在开展供电、热、气、新能源等多能一体化供应业务时,在规划设计、资质许可、项目建设、管理运行等环节都需要与多个业务归口部门、沟通与协调成本大、进入门槛高,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即使进入这一市场,运营过程中还不知会碰到哪些无法料及的问题。考虑到我国能源体系改革的阶段性,为消除行业壁垒,建议率先在能源供应配售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简化审批流程,鼓励能源服务企业以多元股权投资等形式开展业务,以推进多能源一体化综合服务的实践。政府部门要提前建立健全市场行为准则,制定相关技术与交易标准,加强市场监督,加强知识、技术、数据方面的产权保护。在政策性指导文件中,更清晰地明确目标、划出底线,确保业务发展方向正确(本文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刘虹)。



发布日期:2021-03-10    浏览: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