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能源安全新战略下的应急管理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能源安全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局和风云变幻,提出了能源安全新战略,并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如何在新时代建立健全能适应时代变化、抵御各类风险挑战的能源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推进能源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是摆在政府部门、能源行业面前的当务之急。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能源生产使用的规模和管理水平都取得了很大发展。近年来,能源行业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的有效落实,使各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都得到了有效管控;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维护了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保障了能源的稳定供应。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和能源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完善我国能源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将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我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从国际看,随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由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能源需求下降,将进一步加剧能源地缘博弈和金融博弈,我国能源供应和海外能源投资面临极大的安全风险。从国内看,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能源领域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衍生性、复合性和非常规性不断增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以往显著加大。在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时,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损害,也对能源应急保障能力、能源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国家能源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从制度保障、风险防范、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各方面加强能源应急能力建设,针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不同能源生产运输和存储的特点,对可能造成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风险的重大事件,建立各种特殊状况下的应对策略和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完善不同能源品种、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应急组织和工作协调。

二是能源企业应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建立起相应的能源安全和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严格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持续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水电防洪度汛、核事故应急救援和石油天然气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重点领域、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监管、风险管控和应急能力建设,统筹推进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的抗损毁和快速恢复保障能力建设,逐步加强企业能源储备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应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政治学等学科建设的基础,在区域与国别研究和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中,针对能源全产业链的安全和风险开展应用研究,尽快形成一批能源安全和应急管理研究成果;能源企业与相关院校应加大能源领域应急管理人才的合作与培养,适应各类能源企业对培养规格和数量的需求,确保各类企业能高质量足额配备能源安全和应急管理方面的人才。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文栋)



发布日期:2020-07-24    浏览: 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