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数字化能源技术革命不容迟缓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以大云物智移链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与能源产业有机相融,已成为引领能源产业变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源动力,能源向低碳化、清洁化、分散化和智能化转型已成共识。国际上,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提出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战略目标后,纷纷着力发展低碳能源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促进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旨在快速抢占未来能源科技制高点。

根据IEA《数字化和能源》预测,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使油气生产成本减少10%20%,使全球油气技术可采储量提高5%。仅在欧盟,增加存储和数字化需求响应就可以在2040年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弃电率从7%降至1.6%,从而到2040年避免3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数字化基于海量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为能源行业提供技术、经验和有价值的信息,大幅提高能源各领域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能源行业的竞争力。比如,智能化电网系统的应用发展,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分析、分配和决策,实现电力系统效率最大化。随着5G技术、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应用,能源系统可构建起数以亿计的供应与终端设备、数据毫秒级实时传输的能源工业物联网,为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对能源消费端来说,数字技术和能源消费环节的深度融合,将为消费者提供偏好灵活性更高、经济性更好的能源服务,也创造了许多消费升级的商业机遇。截至2018年,全球能源数字化技术已涵盖油气勘探开发、加工、运输、储存,能源分配,废物利用、能源贸易等各个环节。

数字化转型为传统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机遇,一是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服务经济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这为传统的以资产投资、成本收益、购销差价为主要模式的能源行业提供了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二是有助于行业内企业经营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融合创新,可以助推能源企业科学、高效决策,可以优化服务和监管,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能源公共服务。当前正处于数据智能化治理现代化的交融交汇阶段,充分发挥大数据的驱动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形成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加速推进和实现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为全行业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新的突破口,通过采用数字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创造新收益,大幅提高能源行业和企业竞争力。数字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生态经济的崛起,为行业内商业模式重塑、经营管理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面对数字化大浪潮席卷全球,技术的高频创新导致现代商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也许,传统能源企业的规模优势,在快速颠覆式变革面前有可能不堪一击。无论是主动求变抑或被动应变,面对数字革命,才是顺势而为唯一办法。能源行业要主动迎接数字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首先,要着眼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相融合、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相结合、加快制定数字化战略,以数字战略引领行业发展,统筹部署数字转型路径,创新数字应用新模式,加大云平台和云化部署,持续提升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水平,构建新型数字化的企业治理体系。其次,要以数字革命为契机,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在强化原始创新基础上,引入和加强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以能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强软硬件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关键网络设备和智能网联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再次,要加快人才培养。因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拥有数字化思维、通晓数字技能、具备工业专业技能的通用数字化人才是关键。数字化企业对运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确保智能设备能准确、快速回应各种需求并做出决断。最后,也要防范数字革命带来的行业安全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和决策依托于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问题也越发凸显,在数值化技术开发和智能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预先防范,如有不测,应对自如。对能源行业内企业来讲,数字化安全是企业本身自身权益和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从国家层面来说,数字化带来安全风险不仅关系到产业的健康发展,更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国家在法律法规、标准制定、设备和数据防护、数据测试验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要同步跟进,围绕数字规划、建设、运行等全生命周期,加快构建责任清晰、制度健全、技术先进的安全保障体系,为能源行业和企业的数字经济转型保驾护航(作者:刘虹)。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发布日期:2020-03-18    浏览: 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