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研判形势 寻求应策----中国煤炭经济济南30人论坛侧记

 

 
研判形势 寻求应策
----中国煤炭经济济南30人论坛侧记
 
本刊记者 康淑云
   
  2013年4月28日,由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主办,山东能源集团和中国煤炭研究院承办,新华社等媒体支持的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CCEF-30)之“煤炭经济形势分析与应对策略”在济南举行。
  经济日报产经部主任崔书文在论坛上作了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的报告,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就其所做的煤炭经济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对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报告进行了解读,并认为目前煤炭产业已进入寒冬期,煤价持续疲软态势并未随市场需求回暖而改观,煤炭产业出现税赋进一步相对过重问题,煤企现金流不乐观,潜在劳动生产率在下降。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在论坛上作了“煤炭企业要学会冬泳”的报告。
  卜董事长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已经从过去的周期性的经济波动进入到了关键性的结构调整时期,前三个周期经济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结构性矛盾,导致在原有模式下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中国就很有可能步入“中等收入陷阱”,使得中国经济很难步入第四个发展周期,只能以波浪线的形式小幅波动。并且,现在我国人口红利已消失,大量制造业回归发达国家的现象说明,我国作为制造大国的优势也已丧失。怎么办?李克强总理说得好,要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煤炭行业怎么办?我们不会再迎来另一个黄金10年,现在煤炭行业内忧外患并存:由于污染、安全等因素,在社会上缺少同情,话语权少;内部还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等生存稳定问题。他形象地说,虽然在季节上现在已经春暖花开,但煤炭行业和企业却进入了长期严寒的冬季,如何过冬?不能“熬冬”而要“冬泳”。“熬冬”是被动,“冬泳”是主动,而且要有技巧才能游得好。他认为要游好冬泳,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优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摆脱一煤独大的局面,走适度相关多元的发展发展道路,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绿煤战略, 以内涵增长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只有这样才可以打造煤炭企业的升级版。
  山东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森,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华炜,淮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源,川煤副总经理刘万波,伊泰集团副总经理翟德元,中煤科工集团规划设计院院长周桐、副院长李瑞峰,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聂锐,江苏南京审计学院特聘教授美国华裔学者喻一文,中国安全生产报社、煤炭报社党委书记崔涛、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巡视员李豪峰等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就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和应对策略相关的问题都积极发言进行了探讨。
  讨论中,华炜董事长认为煤价下降进口煤是第一主因,过剩产能是第二主因;在当前的困难面前绝对不能降低安全投入和职工工资。王源董事长认为今后经济下行和煤价下行将常态化,我国煤炭赋存状况各地区差异很大,西南地区煤炭企业困难大,是否考虑给予一定的补贴。周桐院长说要限制煤炭产能,国家应从煤矿项目核准上严格限制,同时认为国家要增加流通环节竞争机制。翟德元副总经理认为要抵制进口煤,就要研究煤炭成本问题;提高国内煤炭企业竞争力要靠科技、靠装备;要加强对世界能源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研究。聂锐院长提出,进口煤之所以成为打败我们的一根稻草,是因为我们煤炭企业承担了太多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竞争力下降;建议大型煤炭企业应建立国际煤炭采购体系。崔涛书记说,面对现实,我们要不仅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还要放弃幻想、底线思维;具体就是要放弃一切不现实的幻想,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大家一致认为,应科学控制产能;国家应提高进口煤门槛,并加强对煤质的监管;并且应进一步加快煤炭企业清费正税问题的解决。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吟主持论坛并作总结讲话,同时对卜昌森董事长的“冬泳论”给予高度评价。


发布日期:2013-05-02    浏览: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