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

回答关切 客观评述
                                                                                                   本刊记者 康淑云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3年8月19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主持新闻发布会,并进行了会议总结。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姜智敏,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经济运行部主任、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王战军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出席会议并解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工业报、人民网等20几家新闻媒体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姜智敏,首先在会上客观地介绍了2013年1-7月全国煤炭经济运行基本情况;简要地阐述了“十一五”以来我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从国际、国内、贸易和我国发展阶段4个角度分析了煤炭市场的供需形势;阐明了煤炭工业中长期改革发展方向。
   在就记者提出当前煤炭经济形势下行的趋势什么时候可以好转的问题时,姜智敏回答道,煤炭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明显的滞后期。今年下半年还会有很多困难,虽然国家政策方面的有效举措会对煤炭经济形势有积极影响,但煤炭需求不会再象前几年那样成两位数的增长,煤炭需求真正复苏要看宏观经济整体形势的好转。
   关于记者对山西出台煤炭20条、煤层气20条和低热值煤发电20条是否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提问,姜智敏回答道,山西出台有关扶持煤炭企业走出困境的相关政策规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此很欣慰,对各地政府有借鉴作用。认为山西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处理煤矿整合重组后遗留问题、推动山西发展清洁高效煤转化项目等方面出发,出台这些政策规定,符合煤炭工业发展规律,对推动山西煤炭工业转型发展发挥了很好的积极作用。姜智敏说,前几年,由于煤价高,国家出台对煤炭进行最高限价等规定来保护电力企业的发展,现在煤炭企业身陷困难之中,政府出面扶持是正常的。而最终煤炭行业的发展还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但要有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当记者问到煤炭全行业经济运行的底线在哪里时?姜智敏回答道,企业降低成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13年前7个月煤炭企业成本同比是增加的。通过实地调研,多数煤炭生产企业的成本是下降的。煤炭企业成本的构成分为3大块:煤矿直接生产成本;煤矿经营成本;和税收政策性收费等成本。随着煤价的持续下滑,煤炭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持续下降,降低成本成为必要手段,这是煤炭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做得事情。但现在发现大多数企业都只是降低直接生产成本,其他两部分没下降,或下降得不多。而在降低煤炭直接生产成本方面,不同资源赋存条件有不同情况。东北等资源赋存条件不好的地区,生产成本、安全投入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另一方面,生产效率高的企业,设备投入很大,直接生产成本的降低空间也很小。因此要真正降低成本还应该降低经营管理成本,要进一步压低投资规模,降低管理费用,暂停或取消政策性收费项目。这样对降低煤炭企业的成本才比较有效。至于底线在哪里?以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来测算,一种方法不包括神华,全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应在每吨620元左右,另一种方法是包括神华,全行业的盈亏平衡点应在每吨580-590元之间。但这种算法比较粗略,不同地区不一样。
   在回答记者关于煤炭在节能减排相关方面的提问时,姜智敏说,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在煤炭“十二五”规划中就已经提出来了。2013年以来极端雾霾天气更敲响了(进一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的)警钟。这些年来,年均2亿吨煤炭消费的增长(太快)。虽然煤炭资源与石油、天然气相比, 比较丰富,但人均才是世界人均能源储量的50%。过去的老部长范维唐曾说过,“煤炭是通向新能源的桥梁”。而用好煤炭,节约为先。安全高效开发,清洁利用煤炭资源(是我们应该长期应该坚持的)。应该根据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容量来定区域内的煤炭产能。这样对煤炭行业来说,会降低煤炭消费增长速度,但对煤炭工业长期科学发展有利。
   在回答记者关于《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为何一直未出台,什么时候出台的问题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经济运行部主任、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王战军回答道,在短短5年内,我国由煤炭净出口的国家变为每年净进口近3亿吨煤炭的国家,无论是行业还是企业思想都准备不充分。但进口煤企业确实存在散、多、乱的问题,存在大量进口劣质煤,造成较大环境污染物排放等问题。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都进行了密集的调研,认为对其进行规范十分必要,但前提是不违反世界贸易规则和进口关贸总协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也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协会的建议,认为应规范进口煤市场,要进口煤炭应该进口优质的国家需要的煤炭,应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将所有煤炭品种自动纳入进口许可目录中,并将褐煤列入法检目录,加强进口煤炭的质量检验,完善煤质评价标准。王战军说,他个人认为《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应该出台,但应对照世贸规则慎重考虑。
   在回答记者煤炭行业经历的“两次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末和当前)在困难程度上比较有什么特点时,王战军说,从时间上看,上次危机,煤炭供过于求只经历了3年多一点的时间,即1998年底到1999、2000年和2001年。而从2002下半年开始,到2009年,6年多的时间,煤炭价格始终是上升的。由此看来,煤炭紧张期超出了煤炭宽松期。(虽然由于我国4万亿的投入,拉动了2010、2011年的煤炭需求,暂时滞后了煤炭疲软的时间,但最终危机还是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弥漫开来。)个人认为这次经济下行还是由经济危机引起,但这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面要更广,影响也更深。上轮煤炭供过于求是经营规范的国有煤炭企业与私挖滥采的乡镇煤矿和个体煤矿之间的竞争,而这一轮竞争的对手是自己,是与自己过剩的产能相竞争。(这一期间煤炭业)2.53万亿元的投资形成的最少是十几个亿的产能。因此这一轮下来后,应对煤炭结构调整很有好处。行业协会的责任就是要加紧关注,提前对行业企业进行预警。
  在回答近一阶段煤电联营有哪些新特点的问题时,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部主任张宏说,煤电联营近10年来在市场化进程中取得很大进展。目前煤矿办电1.2亿千瓦左右,占整个电力的10~12%;电力办煤矿,其煤炭的总产能已大于3亿吨,产量为2.5亿吨左右。因此,煤电两个行业在联盟上取得重要进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煤电联营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煤电联营企业在应对经济下行方面增强了内部消化能力,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另一方面,也保障了电力燃料的稳定供应。2012年国务院57号文下发后,对电煤市场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取消了重点电力合同后,为煤电联营奠定了更好的基础。今后应借鉴前几年建立的煤电联营发展模式,推动煤电之间的兼并重组,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同时,要在煤电联营过程中,应进一步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机制,煤电双方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以稳定电煤供应。
  在回答记者关于目前的煤炭企业经济下行对煤机装备制造企业造成不利影响的提问时,张宏回答说,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煤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年产600万吨自动化工作面已完全工业化应用,目前年产1000万吨的工作面也基本完成。但受经济持续下行的影响,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的运营比煤炭企业还要艰难。技术装备的研发是长线工程,推进煤机装备技术进步是大型煤炭企业的方向,从而还会推动这些煤机装备制造企业科学发展。


发布日期:2013-08-27    浏览: 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