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林伯强
    2023,43(3): 1-1.
    摘要 ( ) PDF ( 129KB ) ( ) 可视化 收藏
  • 能源经济

  • 张婧, 郭丽芳
    2023,43(3): 4-12.
    摘要 ( ) PDF ( 1345KB )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将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2个维度,衡量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省份之间数字经济和能源效率发展差距较大。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正“U”形影响,并且这三者都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东部和中部,西部数字经济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边际贡献较高。研究成果不仅找到提高能源效率的多种路径,还为数字化促进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 原文杰, 聂守虎, 丁小华, 邢博康, 李小双
    2023,43(3): 13-20.
    摘要 ( ) PDF ( 1249KB ) ( ) 可视化 收藏
    露天煤矿常使用爆破开采煤炭,爆破作业的爆破效果对后续的开采环节和最终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有效地评估东露天矿的爆破效果,提高该矿的爆破质量和经济效益,使目前的爆破方案达到最优,使用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该矿的爆破效果,找出爆破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优化模型,对现有爆破参数取得的爆破效果进行了预测,检验了预测效果的合理性,为爆破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方法。
  • 李海涛, 赵晶瑛, 黄辉
    2023,43(3): 21-28.
    摘要 ( ) PDF ( 3793KB )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知识,建立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系统安全韧性模型,对黄河流域2015—2019年供水量、需水量、粮食生产量、粮食消耗量、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耗量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新版与旧版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了2个不同情景。对不同情景分析得知:黄河流域存在供水缺口;且随着行业用水定额由旧版变为新版,供水缺口更甚,存在严重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
  • 王思茵, 何宏庆
    2023,43(3): 29-37.
    摘要 ( ) PDF ( 1216KB )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时间跨度为2011—2020年,考察数字金融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关系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在其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降低了能源强度,且子维度中使用深度的降低程度最大;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水平间接降低能源强度;经济增长强化了数字金融对能源强度的抑制作用;数字金融对能源强度的降低作用在东部地区优于中西地区。政策建议:继续发展数字金融,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引进环境友好型和绿色创新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积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引导地区之间的优势转移,共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双碳战略

  • 董昌荣, 武勇杰, 赵公民, 吴青龙
    2023,43(3): 38-48.
    摘要 ( ) PDF ( 1526KB ) ( ) 可视化 收藏
    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创新性地将环境关注、政策态度等变量纳入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框架,综合运用山西公众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公众可再生能源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发现:环境关注和政策态度对可再生能源使用态度具有前置的正向影响;相比于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态度对其使用意愿的直接正向影响程度更深;财务能力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均对可再生能源使用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最后提出了提升公众环境关注度、重视榜样示范与价值引领、适时出台可再生能源补助政策等相关对策建议。
  • 雷冉, 王玉宝, 张华明, 张逍洋
    2023,43(3): 49-55.
    摘要 ( ) PDF ( 1230KB )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气候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碳排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和能源基地,拥有丰富的资源,但金融发展水平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环境效应。为了研究中部六省的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2005—2020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测度2005—2020年中部六省金融集聚水平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运用动态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金融集聚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金融集聚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
  • 罗顺元, 方贵玉, 黄小平
    2023,43(3): 56-64.
    摘要 ( ) PDF ( 1548KB )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IPPC法,测算了珠三角城市群2001—2021年的碳排放量;运用因素分解模型,明确珠三角城市群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而运用灰色模型GM(1.1)对珠三角城市群2022—203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 2001—2021年,研究区碳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LMDI因素分解显示能源强度效应、能源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有明显的影响。② 灰色预测模拟显示深圳、广州、佛山、肇庆、东莞、珠海和中山这7座城市在2020年前已碳达峰。③ 惠州、江门有碳达峰潜力。研究区在有效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通过发挥政策优势来减少碳排放量,从而有效地推动珠三角地区的碳减排和经济发展。
  • 发展论坛

  • 韩芸
    2023,43(3): 65-70.
    摘要 ( ) PDF ( 1112KB ) ( ) 可视化 收藏
    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山西省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高,开发潜力大,产业发展基础好;但是从实现增储上产目标看,仍存在勘探开发进展缓慢、中游管网运营效率不高、储气能力和市场化利用不足、技术创新存在瓶颈等问题。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山西省应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强化科技攻关,加强数字化管理等,推进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崔莹, 薛晔
    2023,43(3): 71-77.
    摘要 ( ) PDF ( 1225KB )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资源型城市因过度依赖煤炭工业的特殊发展模式,在面对突发灾害时,表现出更高的脆弱性,严重制约城市发展。采用综合评价法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及其变化趋势,综合分析历年影响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通过三次指数平滑-BP神经网络对未来脆弱性进行预测。以山西省临汾市为案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汾城市脆弱性大体上为下降的良性趋势,2011—2018年逐年下降,2019—2021年呈一增一减的波动趋势;预计2022—2025年临汾城市脆弱性呈波动式下降,但总体上脆弱性保持较低水平;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随时间发生转变,煤炭生产量、科技支出占比、年人均粮食产量为近年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临汾市实证结果,提出调控对策。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煤炭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案例,可为此类城市提升韧性以及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 田锐, 郭彬
    2023,43(3): 78-84.
    摘要 ( ) PDF ( 34315KB )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8—2022年山西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情况,运用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协同创新网络整体演化过程和协同创新网络内部影响因素2个角度,探究山西省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 单一机构合作创新转向多机构合作创新成为演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企业是山西省协同创新网络的主体,影响创新合作网络的演化发展;② 山西省协同创新网络整体朝着省域内多机构合作和跨省多机构合作的方向演化,协同创新网络整体的质量水平也呈现逐渐提升的趋势;③ 山西省协同创新网络初步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体系,建立起了省域内区域合作和省外跨区域合作的多维空间结构。针对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运用QAP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山西省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市间的地理邻近性、科技资源投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总GDP的比重这3个因素主要影响山西省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最后,根据网络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 企业管理

  • 张景钢, 胡蕴睿, 安美秀
    2023,43(3): 85-90.
    摘要 ( ) PDF ( 1231KB ) ( ) 可视化 收藏
    为详细了解煤矿行业安全氛围对安全行为的影响,解决煤矿行业存在的安全问题,减少煤矿行业安全事故,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法,从“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需求”4个方面对其与“安全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设计了5张问卷调查表,运用AMOS17软件建立结构方程图模型,导入问卷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出问卷的拟合度以及各潜在变量间的路径系数,从而分析出安全氛围对煤矿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如何营造安全氛围提出建议。
  • 姜福川, 明银龙, 张书豪, 吴增彤
    2023,43(3): 91-96.
    摘要 ( ) PDF ( 1159KB )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明确煤矿安全投入与事故控制之间的动态关系,提高煤矿安全投入决策水平,对煤矿事故进行分类,根据安全投入和事故评价指标构建容量耦合模型,计算出安全投入和事故控制两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并对两系统关系进行探讨;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安全投入与事故控制系统的一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指标间的具体关系。研究表明:安全投入与事故控制系统存在高度耦合。其中,安全技术投入对各类事故影响最大,安全管理投入对物理类和其他类事故控制效果较好,但人员投入仍是处理化学类事故的关键因素。
  • 尹岚岚
    2023,43(3): 97-103.
    摘要 ( ) PDF ( 1237KB )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是煤炭企业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研发投入是提升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保障。从企业规模、政府资金支持、产权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定量分析了煤炭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政府资金支持是影响煤炭企业研发投入的重要因素。企业规模是煤炭企业研发投入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等衡量企业规模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煤炭企业研发投入的大小。政府资金支持对煤炭企业的研发投入影响次之,产权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影响较小。
  • 韩浩波, 赵晓蕊
    2023,43(3): 104-112.
    摘要 ( ) PDF ( 1221KB )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神东煤炭集团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和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企业文化四层次结构理论,从精神、制度、行为与物质4个层面出发,诊断和分析了神东煤炭集团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重新架构企业软实力模型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神东煤炭集团发展战略及其对企业文化的要求,构建了由认知共信力、融合管控力、行动执行力、传播感召力、创新驱动力构成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模型。根据该模型,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主要包括强化企业创新与学习理念、增进企业制度的激励性与公平性、重视普通员工的切身利益、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并全方位打造企业形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