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袁家海
    2023,43(11): 1-1.
    摘要 ( ) PDF ( 201KB ) ( ) 可视化 收藏
  • 能源经济

  • 陈茜, 李华
    2023,43(11): 4-10.
    摘要 ( ) PDF ( 3890KB ) ( ) 可视化 收藏
    迈入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面对资源枯竭和能源刚性需求,如何保障煤炭资源有效供给,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平稳过渡,是山东省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中之重。分析了近年来山东省能源供需和煤炭产运需现状, 采用ARIMA和马尔科夫链法预测了2025年、2030年、2035年的煤炭供给缺口,研判未来一段时期, 山东省煤炭调入量还将继续提高,煤炭供给压力仍将长期存在,需要从加大勘查开发力度、推进智能化矿井建设、推动储备基地和物流节点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保障煤炭资源安全有效供应。
  • 李修东
    2023,43(11): 11-17.
    摘要 ( ) PDF ( 3977KB )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信息熵、协调度模型和能源数据,考察黄河流域9个省级行政区的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资源的供需均衡状况。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的能源供给结构均衡度平均水平为0.297,供给结构均衡度相对较低,属于中度失衡衰退类。黄河流域整体的能源需求结构均衡度平均水平为0.348,需求结构均衡度相对较低,属于轻度失衡衰退类。黄河流域整体的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平均水平为0.527,处于勉强均衡发展阶段。其中四川、青海属于供需结构趋向均衡类,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属于供需结构趋向过渡类,山西、内蒙古、宁夏属于供需结构趋向失衡类。
  • 郭凤凤, 许相敏, 程环宇, 王杨
    2023,43(11): 18-23.
    摘要 ( ) PDF ( 1756KB ) ( ) 可视化 收藏
    双碳背景下,在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推动煤电机组转型升级和灵活性改造是煤电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有无对比法”,建立增量收益法和损失收益法2个模型,对煤电机组参与灵活性改造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以期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推动煤电行业更加有效地适应新能源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能源与环境

  • 奥布力·塔力普, 茹仙古丽·吾甫尔, 乌斯曼·尼亚孜
    2023,43(11): 24-29.
    摘要 ( ) PDF ( 504KB )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0—2020年西部各省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patial Dubin Model,SDM),对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影响的经济因素进行空间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西部地区碳排放量的空间相关性莫兰指数(Moran’s I)为正,检验结果显著;② 本地区经济发展因素中,第二产业产值对碳排放量有促进作用;③ 邻近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亦对本地区碳排放量具有促进的空间效应。由此可知,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比较明显。研究结果为西部地区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提供了依据,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 刘力玮, 支晓, 洪亮
    2023,43(11): 30-40.
    摘要 ( ) PDF ( 8982KB ) ( ) 可视化 收藏
    农业低碳政策的引领是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基于Omnia Mobilis假说,运用ROSTCM-6技术挖掘其农业低碳政策的关键词社会网络知识图谱,构建9个一级变量与38个二级变量的PMC指数模型,对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农业低碳政策进行可视化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农业低碳政策的PMC曲面图整体形较为平整,其整体政策效果较为良好,但不同政策之间在政策性质、政策重点和政策时效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均值比较角度,9项一级变量中大部分政策在政策时效和政策工具方面得分较低。结合各项政策的PMC综合指数结果来看,各城市的政策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 宋海彬, 武富庆, 谷冰妍
    2023,43(11): 41-48.
    摘要 ( ) PDF ( 560KB ) ( ) 可视化 收藏
    矿区生态修复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矿山生态修复蓬勃发展,但违背自然规律的形式主义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生态环境修复缺少相应的修复效益评价方法和体系,对其修复后成效进行综合有效的评估。根据相关文献和矿区实地调研,结合矿区生态修复效益的特点,构建矿区生态修复效益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6个准则和18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共27个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比重排名,前5个指标依次为有机物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率、地表水质量和农业占地比例。以鸡西市鸡冠区煤矿沉陷区的生态修复项目为例,针对其进行了生态修复效益评价。鸡西市鸡冠区采煤沉陷区体生态修复后,矿区生态系统结构得到较好恢复,矿区生态系统改善良好,对周边环境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对区域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好的正面影响,社会效益较好。
  • 发展论坛

  • 郭水文, 孟冬月
    2023,43(11): 49-54.
    摘要 ( ) PDF ( 1180KB )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剖析了近年来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现象。首先概述了当前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包括广义的界定和狭义的界定;然后从技术应用、管理或流程变革以及商业生态构造3个方面,剖析了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煤炭行业的影响,从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方面,归纳了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最后建议煤炭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引导以及能力建设。
  • 梁治国, 陆永浩, 王美玲, 韩永明, 刘廷光, 李晨光
    2023,43(11): 55-60.
    摘要 ( ) PDF ( 2382KB )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迅猛发展,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自 2024 年 1月1日起,我国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该机制的实施将有力推动煤电转变经营发展模式,促进我国新能源加快发展和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煤电作为我国最重要、成本较低的支撑调节电源,推动煤电加快向提供容量支撑保障和电量并重转型,对促进新能源进一步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电网对煤电机组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煤电机组参与深调,频繁启动及大幅负荷变动,机组需承受大幅度的温度和应力变化,关键零部件疲劳损伤风险明显加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针对我国能源、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关键材料和部件服役评价难题,建成多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环境因素耦合工况模拟大型科学试验装置,打破传统小试样单一环境的研究范式,为我国煤电机组应对新挑战提供了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分析了煤电机组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结合该大科学设施服务能源装备案例,给出了新变化下发挥大科学设施作用,提升复杂工况下煤电机组可靠性的对策建议。
  • 黄锋
    2023,43(11): 61-65.
    摘要 ( ) PDF ( 1582KB )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甘肃省煤炭行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矿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甘肃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包括严格执行煤矿项目准入标准、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做大做强大型煤炭企业、提高煤炭清洁生产利用水平等,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甘肃省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 周兆宇, 富佳兴, 张亮, 程长荣
    2023,43(11): 66-71.
    摘要 ( ) PDF ( 1035KB )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针对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要求,分析了国内协同创新实践,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基于G1-DEMATEL的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利用G1法计算各个因素指标权重,建立了直接影响矩阵;采用DEMATEL法从中心度和原因度2个视角分析了影响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各个因素指标间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关系,为煤矿智能化协同创新效果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可能性,为创新主体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 企业管理

  • 王雷, 张硕, 徐泽鹏
    2023,43(11): 72-79.
    摘要 ( ) PDF ( 6260KB ) ( ) 可视化 收藏
    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危险而艰苦,长期的重体力劳动和危险性工作对矿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以煤矿智能化转型为背景,通过在山西某国有煤矿展开问卷调查,构建了智能设备应用对井下矿工工作负荷、疲惫感和疼痛感的影响研究框架;并利用层次回归以及Bootstrap方法,对最终回收的202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矿智能化建设通过减轻矿工的体力劳动强度和改善工作环境,显著降低了矿工的身体负荷,减轻了疲惫感和疼痛感,其中身体负荷改善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可以为煤矿企业和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智能化建设策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借鉴,从而促进煤矿工人福祉和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 胡汝海, 贾盼, 穆星, 蒋婷
    2023,43(11): 80-86.
    摘要 ( ) PDF ( 13237KB )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业财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趋势。梳理了国有煤炭企业业财融合的研究现状。以韩家湾煤炭公司业财融合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业财融合的相关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探讨了韩家湾煤炭公司业财融合工作的总体思路;重点分析了韩家湾煤炭公司业财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其路径大致可以分为4类:理念路径、技术路径、运行路径和保障路径。最后基于对韩家湾煤炭公司实践的研究,提出了国有煤炭企业业财融合的相关建议,以促进其他国有煤炭企业业财融合的实践。
  • 杜佳彪
    2023,43(11): 87-92.
    摘要 ( ) PDF ( 1002KB )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行业作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行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煤炭企业面临着新时期带来的更多挑战,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引领向高质量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由此,探讨基于创新矩阵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双创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效率研究。通过构建创新矩阵,企业能够整合内外部资源,激发员工创新活力,推动创新创业发展。首先介绍了创新矩阵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双创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接着提出了构建双创管理体系的思路和实施策略,最后总结了实施效果和意义,旨在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提升双创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岳红敏
    2023,43(11): 92-96.
    摘要 ( ) PDF ( 994KB )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地勘单位采购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地勘单位存在的采购管理问题、主要问题类型与表现形式,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地勘单位采购合规管理风险防范措施。旨在通过地勘单位采购合规管理,进一步规范采购主体责任和采购行为,构建多位一体的地勘单位大监督体系,规避企业采购风险,提高采购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达到降本增效目标,实现地勘单位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