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隋景才
    2021,41(8):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能源经济

  • 连帅明,李宗英,许仲林,
    2021,41(8):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之间的脱钩关系,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新疆2007—2017年间经济生产总值、总能源消费(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二三产业的经济生产总值及其能源消费、第二产业各部门的产值和能源消费以及各地州能源消费和经济生产总值,采用脱钩模型(Tapio弹性分析法),分析了新疆经济发展和能源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总体相对较好,经济发展和能源排放与二氧化碳的脱钩状态较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好;三大产业总体上脱钩较好,第三产业脱钩最好;各工业部门在两阶段(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变化较大,但总体上脱钩较好的工业部门占大多数;各地州中在4个阶段内总体上脱钩状态逐渐变的更好。
  • 李建华,苏小宁
    2021,41(8): 11-1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经济增长波动、资源配置扭曲、创新能力滞后等困境,如何保持资源型经济稳定增长是长久以来亟待解决的难题。选取山西省10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并基于创新的中介作用,研究要素价格扭曲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炭资源型城市要素价格呈现负向扭曲,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且创新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要素价格扭曲对于煤炭资源型经济增长的抑制。因此,煤炭资源型城市应当大力提倡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完善要素市场体系,优化政府职能,协调引领资源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 邢世鸿
    2021,41(8): 18-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煤炭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GTFP进行科学测算并以测算结果为依据,能够判断出规模效益、科技创新等是否有利于促进或抑制煤炭行业的产出增长,这项工作对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及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研究区域确定为我国的15个省(区),通过调查得出这些地区在2010—2019年间的煤炭行业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利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每年的GTFP进行测算,对其分解时则选取了时间与区域这两个维度。最后,以促进煤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提出了3点政策建议:煤炭行业务必注重提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煤炭企业不仅要完善生产管理制度,还应当及时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 能源与环境

  • 孟卫军,刘芋伶,邢青松
    2021,41(8): 24-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已成为降低碳排放进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推手。基于30个省市2008—2019年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行业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碳排放强度影响呈倒U型,即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当产业协同集聚度低于3142,产业协同集聚会提高碳排放强度;当产业协同集聚度跨过拐点值3142,产业协同集聚会降低碳排放强度。基于行业异质性,高端产业协同集聚和低端产业协同集聚都能降低碳排放强度,但高端产业协同集聚的碳减排效果要优于低端产业协同集聚。
  • 吕靖烨,方夕然
    2021,41(8): 30-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碳中和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着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企业管理者开始关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碳排放强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了探究企业社会责任、碳排放强度与公司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以2019年中国财富榜百强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2017—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强度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并非直接影响公司内部价值,碳排放强度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内部价值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57.87%。
  • 陈万胜,王建文,白宏伟
    2021,41(8): 38-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矿产资源分布于诸多地区,其中煤炭存储量尤为丰富,但只有较好地保护并合理地开发矿产资源,才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往,粗放型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很容易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切实认识到建设绿色矿山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上应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阐述了绿色矿山评价体系产生的背景,以丰富和完善该体系为出发点,对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了合理选取,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灰色变权聚类模型,详细分配了三级指标的变权权重与熵权权重,以内蒙古4个煤矿为算例,对其熵权和变权在各个灰类上的隶属度进行了计算。基于对评价结果的深入分析,针对如何建设绿色矿山提出了建议,为健全我国煤矿绿色矿山评价体系做出了积极探索。
  • 发展论坛

  • 王艳琴,姜晓丽
    2021,41(8): 44-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大同市中心城区1984—2017年的城市用地资料为基础,采用扩展强度指数、圈层分析、等扇分析、扩展弹性指数等方法,对产业用地扩展与城市空间演化的时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产业用地扩展对煤炭资源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同市中心城区产业用地扩展与城市空间演变的时序关联特征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由城区与矿区独立发展向城矿空间融合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产业用地扩展尤其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对城市空间演变方向的引导作用显著,引导城市向西南和向东方向带状延伸;随着产业用地扩展,大同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度逐渐降低,空间利用效率有待提升,进而从产业用地扩展方面提出了城市空间优化策略。
  • 张海霞
    2021,41(8): 5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工作逐步开展,如何评价转型发展的效果尤为重要。系统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现状以及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了“经济发展、创新水平、人民生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5个维度2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应用AHP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提出了基于“AHP+数据标准化”的转型发展定量评价方法,初步对徐州、唐山等9个城市转型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 胡连辉,张文
    2021,41(8): 58-6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十四五”时期,煤炭行业面临着智能化快速发展、“双碳”目标提出、疫情防控常态化等新环境带来的挑战,人力资源是行业发展的基础,新时期煤炭行业人力资源面临着行业发展带来的更高要求。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煤炭行业人力资源的发展环境,识别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与问题,明确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提出人力资源发展策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煤炭行业人力资源面临着专业性人才不足、人员结构不平衡、老龄化加剧、就业岗位吸引力低等问题,同时,人力资源面临着智能化、绿色低碳、管理方式变革等新的发展趋势,煤炭企业需要创新疫情下的管理方式、重视创新型人才、探索互联网+模式,政府也应促进校企合作、重视创新型人才激励、推进市场化机制建设、健全西部人才支持等。
  • 卢晓燕
    2021,41(8): 64-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煤炭行业持续受到转型升级发展压力,亟待适应兼顾碳减排政策的新发展路径。对我国能源资源特点制约下的碳排放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总结煤炭行业相关碳减排技术的阶段性以及适应性,总结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发展路径。研究表明:我国煤炭行业不断适应碳减排政策,一系列碳中和相关前沿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煤炭行业对碳中和政策的适应路径将具有阶段性,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短期内节能提效向中长期近零排放、零排放跨越发展的关键。
  • 魏元龙,孙钊,龙萃芸,刘锦钿,周效志
    2021,41(8): 69-7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产业布局、技术工艺、政策保障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总结了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形势,梳理了勘探开发成果与存在问题,提出煤层气产业政策完善的建议。研究表明:在煤层气地质选区、层段优选与适配性技术研究的推动下,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煤层气井产气效果不断取得突破,但仍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财政补贴扶持弱化,技术与施工能力不强等问题。在煤层气矿业权管理方面,需彻底改变矿权叠置问题,优化新设矿业权的获得体制,加快推进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两权合一”;在多元资金投入方面,吸引省内外优势企业进入,引导鼓励常规油气矿业权人、煤炭矿业权人与煤层气开发企业合作;在税费扶持方面,严格落实税费优惠、瓦斯发电等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煤层气抽采利用补贴标准,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 郝晓燕,周汪楠,苑曙光
    2021,41(8): 75-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严密的安全规制是保障煤炭安全生产的基石,对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了煤炭企业安全规制的相关研究,分别以政府和企业为规制主体对我国现有煤炭生产安全规制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机构、职能重叠以及规制措施不完备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应从改进组织机构建设、分类控制规制体系和健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相关法律条例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煤炭产业安全规制体制。
  • 企业管理

  • 陈凤丽
    2021,41(8): 82-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煤炭企业去产能后资产及债务处置问题为研究对象,分类梳理了去产能企业资产和债务处置难点的及成因,并针对去产能实施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在系统分析问题症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即从主导者、受益者、受损者、保障者4个主体入手,多措并举,对这一复杂问题予以妥善解决,为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