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吴立新
    2021,41(7):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本刊策划

  • 方国昌, 王庆玲
    2021,41(7): 4-12.
    摘要 ( ) PDF ( 712KB ) ( ) 可视化 收藏
    在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硬约束下,能源系统亟待向低碳转型。从梳理能源转型研究脉络入手,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聚焦相关研究主题,阐述能源低碳转型的内涵、思路和建模方法,并强调从能源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全面认识能源低碳转型;重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的发展逻辑、约束边界和限制因素,结合我国现实条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指出,经济理论思想与工程技术细节的交叉、自上而下模型与自下而上模型的有机结合可能是模型发展趋势,供给侧可再生能源替代与储能系统的协同演进是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
  • 孟之绪, 张凯, 袁家海
    2021,41(7): 13-20.
    摘要 ( ) PDF ( 1342KB )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实现“碳中和”和2 ℃温升等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进程中,煤电退出将发挥关键作用,也将给电力系统带来安全挑战,因此需要科学规划煤电退出路径。提出考虑气候目标和电力安全双重约束的煤电发展规划模型,并建立成本分析模型全面比较电源投资改造、碳排放和煤电搁浅等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继续新增煤电保证电力安全,未来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煤电退出压力和经济成本压力。加速退出煤电路径下,2025年、2030年、2035年和2040年煤电规模分别为106亿kW、91亿kW、56亿kW和12亿kW,电力系统2045年实现“碳中和”,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可大幅减少煤电搁浅成本,获得碳减排收益。通过提前布局可再生能源和储能推动其成本下降,是经济且环保的电力脱碳发展路径。
  • 刘满芝, 张琳琳, 温纪新
    2021,41(7): 21-26.
    摘要 ( ) PDF ( 1120KB ) ( ) 可视化 收藏
    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排政策对煤炭行业影响如何,未来煤炭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梳理了2007年以来的减排政策,对其演变进行量化分析,并分析减排政策对煤炭行业的量化影响,最后提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研究结论:①中央发布的减排政策累计政策效力呈现持续递增态势,但增速放缓,年均政策效力呈现正U型表现;②减排政策对煤炭生产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均呈现负向影响,煤炭在能源生产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对主要耗煤行业如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消费量亦呈现负向影响;③煤炭行业应把握自身定位,提升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开展减碳、控碳、用碳的技术研发创新,做好煤炭行业转型和退出安置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 王兵, 葛皓天, 邓凯磊, 李璐, 李沚昊
    2021,41(7): 27-33.
    摘要 ( ) PDF ( 1683KB )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作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在能源体系中占较大比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对煤矿开采业形成巨大的挑战,研究其影响路径有助于制定相应政策,实现煤炭开采业可持续发展。从宏观层面剖析低碳转型导向下煤炭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国家工业体系重构、低碳能源政策与能源结构调整、低碳科技创新与节能技术推广等影响路径;从中观层面揭示碳中和目标下煤炭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主要覆盖煤炭下游的四大主要消费行业与散烧煤等影响路径;从微观层面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于煤炭行业从业者、煤炭企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近期来看,煤炭开采业需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在满足能源需求的情况下更好地优化产能布局,提高煤炭清洁利用率。从远期来看,煤炭行业将从全产业链进行节能减排和碳资产综合管理,推动产业链条的优化升级,形成煤炭+CCUS的碳闭环系统。随着深度去产能的不断推进,煤炭开采面临智能化升级,普通工人急剧减少,科技人才缺口增大,需加快完善保障体系来安置煤炭企业人员,建立煤炭智能化、信息化、低碳绿色化人才培养体系。
  • 程蕾
    2021,41(7): 34-40.
    摘要 ( ) PDF ( 931KB ) ( ) 可视化 收藏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彰显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加速期。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碳中和目标、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量将对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形成巨大挑战。从微观角度研究碳中和背景下的企业行为,分析了碳中和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企业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策略。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煤炭企业产业多元化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方向和技术布局多为基于煤炭产业的跨界布局,产业已经具备了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煤炭企业仍需实施技术创新推动转型、聚焦新领域细分环节形成竞争优势、积极引入外部风险投资资金促进创新和产业发展、发挥企业家队伍的引导作用等策略。
  • 李鑫
    2021,41(7): 39-46.
    摘要 ( ) PDF ( 1112KB )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构建煤炭开发环节碳排放测算模型,基于统计数据,测算煤炭生产用能、煤矿瓦斯以及矿后活动的碳排放现状,提出煤炭开发环节提高先进煤矿占比、加强智能化建设,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实施天然气和清洁能源替代、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矿区碳汇开发、加强产业集群协同等低碳路径,并分析测算了相关路径的碳减排潜力。
  • 李清亮, 柳妮
    2021,41(7): 45-51.
    摘要 ( ) PDF ( 1046KB )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问题,阐述了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节能减排将直接削减煤炭消耗量,新能源价格竞争力增强、将逐步替代火电,社会对煤炭环保认可度较低、制约煤企发展。分析指出,未来数十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路径取决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关系。研究认为,从短期来看,煤炭仍将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从中期来看,我国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煤炭还将是兜底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从长期来看,煤炭在我国资源结构中还将有一席之地,煤炭企业仍然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议煤炭企业在经济竞争力、产业布局、物流供应、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好提升工作,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李志强
    2021,41(7): 52-5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是我国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明确政策和重点举措。确保煤炭安全稳定保供、促进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又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统筹好发展和压减、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是煤炭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展望“双碳”进程下煤炭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走势,分析企业视角下的煤炭消费达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向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能源经济

  • 刘虹,胡彦勇,赵康,赵美琳
    2021,41(7): 56-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综合能源系统中需求响应机制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起源并给出确切定义,梳理国内外关于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的先期研究,分析该机制在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分析表明:随着以能源互联互通为主流方向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逐步建立,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发展迎来历史机遇,但由于受到不确定性、复杂性、行业壁垒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实施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投入人财物,加大对综合能源系统不确定因素的预测分析,深化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设计和精准建模理论研究,以提升综合能源需求响应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加强综合能源需求响应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示范;建立健全有利于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促进综合能源需求响应机制的健康发展。
  • 王宁,李因果
    2021,41(7): 61-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9个能源消费大国2001—2018年的数据为样本,使用Super-SBM模型构建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样本国家的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并基于面板门槛回归,审查不同技术进步路径下能源消费结构转型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N”型,即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能源消费转型程度才能促进绿色经济增长;②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过程中,提高技术,尤其是能够推动技术前沿的新兴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绿色经济增长水平;③若大量的技术资源没有用于研发新兴技术,而是用于改善、维护已有的技术设备,则不利于在能源消费转型过程中绿色经济增长的提升。
  • 企业管理

  • 艾栎楠
    2021,41(7): 67-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公益类科技型中央企业CC集团为例,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功效系数法等,构建具有公益类科技型中央企业特色的业绩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与经营者薪酬等结合起来,推动企业公益性创新与经营双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研究认为:公益类科技型中央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应与企业功能定位相结合,计分方法科学选取,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激励机制密切挂钩,才能更好地促进公益与科技创新使命实现。
  • 王庆红
    2021,41(7): 73-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管控过程中存在的法人人格混同问题,论述集团管控和公司独立性相关理论,阐述集团管控与法人人格混同之间的关系,分析法人人格混同在大型煤炭集团存在的主要形式和形成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避免法人人格混同问题的主要工作思路,帮助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科学合理制定管控策略,避免法人人格混同带来的不利影响。
  • 康甲,张应语
    2021,41(7): 78-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取案例研究法,以GH集团公司为例,基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员招聘相关理论,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调查,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员工符合度低、招聘和发布渠道不科学、缺少明确具体的招聘流程、聘用标准模糊不清和公平性是内部招聘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说明书、部门参与度、部门能力和有效沟通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从如何做到有人可用、有形可鉴、选人有方和育人有制4个方面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 郑毅
    2021,41(7): 83-8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企业需要针对时代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为了探讨作业成本法在煤矿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法,将Y煤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该企业的作业成本法在煤炭生产成本管理方面所发挥的显著功效,并结合具体案例强调作业成本法在具体实践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与要点。结论表明:利用差异分析可以得出,Y煤矿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相对于实际成本低06%。应用作业成本法能够降低煤矿运营成本,增加煤矿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