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王永中
    2021,41(4):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能源经济

  • 刘福民,薛娇,丁伟桐
    2021,41(4):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煤炭对我国各产业与经济起到基础和支撑的作用,在整个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煤炭价格的不稳定性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投资决策,而且对煤炭行业甚至全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及HP滤波,探究煤炭价格波动与经济发展的粘性机理,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测量煤炭价格与经济发展的粘性大小的时滞,以期对国家政策制定、煤炭行业和煤炭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基础。
  • 陆丹丹,孙华平
    2021,41(4): 11-1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到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解框架中,测算了低碳视角下我国30个省份2003—2018年火电行业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两个因素,并与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GML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火电行业的环境无效率值为1071%,劳动投入无效率以及二氧化碳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其中东部地区各省份火电行业的环境效率最高。中国火电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199%,高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年增长率,技术进步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三大地区火电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为正增长,而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最大。
  • 李润宸
    2021,41(4): 20-2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消费的预测对把握市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客观准确地预测我国主要耗煤行业煤炭消费量,对上下游企业调整销售、采购政策具有重要作用。利用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的高频数据结合LSTM模型构造了沿海终端煤炭消费量模型,有效表征了煤炭消费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预测效果达到了较好的水准。
  • 李丽,朱元梁,徐礼志
    2021,41(4): 25-3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和环境支撑4个维度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陕西省2018年地级市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对陕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表明:陕北地区科技投入、产出与环境效益较差。提出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成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改善生态环境等建议。
  • 能源与环境

  • 江崇莲,隋琦
    2021,41(4): 32-3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脱钩视域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预测分析框架,结合生态足迹法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链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预测研究,并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鹤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2019—2023年,鹤岗市人均生态足迹处于小幅度上升趋势,但由于总人口数量处于下降趋势,环境压力指数呈下降态势;另一方面全市生产总值处于逐渐递增的状态,经济驱动能力呈现上升状态。研究成果对鹤岗市进行资源型城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支持,也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进行产业结构布局提供借鉴。
  • 李丽莎
    2021,41(4): 38-4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家低碳试点政策为拟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28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来研究国家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碳强度的影响。首先,研究发现国家低碳试点政策确实降低了中国城市的碳强度,试点城市比非试点城市降低约682%,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成立;其次,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以及第五年的政策效果比较显著,而第六年的实证结果没有显著性。最后,异质性检验结果说明了国家低碳试点政策有利于加快东部地区碳强度的下降速度。在南北方的政策效果都显著,但对北方碳强度的降低作用高于南方。在胡焕庸线两侧对碳强度的降低作用在两侧都是显著的,反而在人口稀薄的西北部更加显著。
  • 孙文远,安刘咪
    2021,41(4): 50-5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环境规制在提高环境质量与能源效率方面能否实现共赢,利用2011—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能源禀赋视角,将各省份划分为能源丰裕区和能源贫乏区两类,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上环境规制提高1%,将带动能源效率提升0045%;基于要素禀赋视角分类的地区分析来看,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能源贫乏区显示为与整体结论的一致性,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在能源丰裕地区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在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超出1584亿元后,产生正向影响。
  • 发展论坛

  • 朱超,史志斌,鲁金涛
    2021,41(4): 59-6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碳达峰、碳中和将加快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步伐,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消费将收到严格控制,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必将受到重大影响。立足全球视野,重点梳理世界碳排放形势、主要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和世界能源低碳化发展情景。从煤炭地位、煤炭生产集中度、煤炭生产方式、煤炭消费和煤炭原料化应用5个方面定量分析了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煤炭工业的影响。结合煤炭开发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提出煤炭低碳化发展7项对策措施:强化源头治理、推进煤矿能源节约、优化煤矿用能方式、强化矿区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煤炭转化效率、拓展煤炭原料化利用领域以及实施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行动计划。
  • 魏涛,吴立新
    2021,41(4): 65-6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煤化工是将煤炭转化为油气资源及化工品的过程。宁夏是我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精细化工等现代煤化工项目。伴随石油价格持续走低、低碳环保要求加强等挑战,宁夏现代煤化工产业面临下游产品延伸弱、固废回收处理难的发展难题。分析了宁夏现代煤化工产业在产品结构、产业经济性、固废利用、行业标准、产业集聚效应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设创新平台、研发关键技术、实行消费税分级、加强固废处置力度、加快标准制定、强化产业协同等发展建议。
  • 张欣桐,田建林
    2021,41(4): 70-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冠疫情爆发,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能源结构变革步伐加快,煤炭产运需格局深度调整,煤炭储备体系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能源总体安全及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通过梳理我国煤炭储备的建设历程,分析现行煤炭储备体系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从增加煤炭储备规模、优化煤炭储备布局、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与完善应急管理制度4个方面提出形成我国多元化煤炭储备体系的可行性意见,以充分发挥煤炭储备平衡市场供需、平抑价格波动、保障应急供应等全面有效防控风险的多元功能,为我国能源总体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煤炭储备支撑。
  • 沈筱
    2021,41(4): 76-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煤炭物流理论体系出发,对当前煤炭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布局;煤炭供应链上下游合作联盟,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加快发展煤炭物流智能化、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等进行分析,明确了绿色现代煤炭物流体系的发展方向。提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制定优化运输体系,提高物流效率;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等政策措施,以提高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意识,使我国煤炭物流业走上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 企业管理

  • 任柏坤,袁显平
    2021,41(4): 82-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化石能源是各国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探究化石能源企业的盈利质量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盈利质量的内涵与可能影响因素,总结出盈利质量的核心特征。构建了我国化石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样本公司2019年的盈利质量实施了评价。研究发现:样本公司盈利质量的高低,与现金流和盈利的持续性存在较强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