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张华明
    2020,40(9):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能源经济

  • 门东坡,焦小淼,
    2020,40(9): 4-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华中地区煤炭消费总量以及火电、冶金、建材和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基于无偏灰色(GM)、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逻辑斯蒂(LOGISTIC)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分别构建了各行业组合预测模型,运用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指标检验组合模型拟合精度,筛选出各行业最优组合模型并预测2020—2030年各行业消费趋势。研究表明:最优组合模型的R2、MAE、MAPE和RMSE等检验指标均优于单项模型;分别构建了煤炭消费总量预测模型ANN-ARIMA、火电行业预测模型GM-LOGISTIC-ARIMA、冶金行业预测模型ANN-ARIMA、建材行业预测模型ANN-ARIMA、化工行业预测模型ANN-ARIMA。预测2020—2030年华中地区煤炭消费总量和化工行业消费量呈平稳增长趋势,2030年分别达到34 112万t和3 246万t;火电行业呈小幅增长趋势,2030年达到15 229万t;建材行业基本稳定在7 000万t左右;冶金行业将进一步降低,2025年后稳定在2 600万~2 800万t。
  • 吕靖烨,范欣雅,尼兰森吉马纳.莉娅
    2020,40(9): 12-1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国际煤炭市场中最有代表性的4个动力煤现货价格,欧洲ARA港、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南非理查德和秦皇岛Q5 500动力煤现货日价格作为样本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方法,针对煤炭的国际定价权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国际煤炭价格对国内煤炭价格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而国内煤炭市场对于国外煤炭市场则影响较弱,中国煤炭市场在煤炭国际定价方面有较弱的话语权。中国可以加强对国际煤炭价格的影响力来提高能源资源定价的权力,加强煤炭市场的监管,制定有效的措施,减少国际煤炭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 刘原奇
    2020,40(9): 19-2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我国2020年前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情况,重点分析在疫情影响下,煤炭供需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并将2020年前三季度划分为两个阶段分析了煤价波动原因及走势。同时,从煤炭供应和需求两方面对2020年第四季度煤炭市场走势进行预测,认为第四季度煤炭市场总体呈现供需偏紧格局,煤炭价格将在高位震荡运行。
  • 李杨,程浩舟,任玉琦,杨坤鹏,罗军波
    2020,40(9): 24-2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煤炭行业和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矿区面临着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模式选择的问题,不同的开采模式将会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模式判别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开滦矿区近距离煤层群3种不同的开采模式进行评价判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滦矿区近距离煤层群,使用上下行协调开采效果优异,能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 能源与环境

  • 陈喆,
    2020,40(9): 29-3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碳排放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研究能源消费引起的碳排放的驱动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的STIRPAT模型进行改进,将时间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动态研究,以2012—2018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为基础,研究了2012—2018年全国碳排放,在此基础上,研究碳排放的基本特征和碳排放的驱动力,得出如下结论:人口数量、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强度4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对碳排放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能源强度>人均GDP >产业结构>人口总量。
  • 发展论坛

  • 张倩,陈婉莹,彭亦廷
    2020,40(9): 34-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能源、环境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这三方面日益受到政府及各界学者的重视。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型,不仅清晰地反映了各因素之间的逻辑,而且揭示了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关系。以东北三省地区为例,采用情景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由模拟仿真得出,东北三省地区的经济-能源-环境系统的长期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但可通过增加固定资产和环保投资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 宋彧,关雪梅
    2020,40(9):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014—2018年煤炭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含义的综述和分析,建立基于社会资本的煤炭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煤炭类上市公司社会资本协同创新能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协作能力,改善煤炭类上市企业社会资本协同创新水平的建议,为煤炭企业提高协同创新绩效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李旭彦,赵毅鑫
    2020,40(9): 47-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基础能源,长期以来保障了我国能源供给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强煤炭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提升我国煤炭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我国能源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以煤炭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通过分析煤炭领域科技发展态势,梳理煤炭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提出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实验室优化重组的建议。
  • 黄立君
    2020,40(9): 5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山西省是我国煤层气储量最为丰富的省份,也是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重置最为普遍、煤层气和煤炭企业之间冲突最为突出的省份。阐述了地方政府、煤层气企业和煤炭企业三元主体共同塑造的山西省关于煤层气和煤炭资源协调开发的“三交模式”“华潞模式”和“晋煤模式”,并对其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经验进行总结。山西经验表明:政府可以在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机制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自愿合作是解决气煤冲突的最佳途径;“两权合一”只有在煤炭企业拥有强大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的情境下才合适。
  • 贾媛,
    2020,40(9): 58-6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张现状以及煤制天然气项目产生水风险的来源,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德国投资与开发有限公司(DEG)提出的水风险评估指标进行了优化调整,建立了煤制天然气项目水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 5级 5分制计算每个指标的评分值,并运用综合指数加权求和法计算综合评分值。对已规划有煤制天然气的区域和煤炭丰富区域进行水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大同市和榆林市本底水风险为极高风险,淮南市本底水风险为高风险,这些区域不适宜规划煤制天然气项目;伊犁州和兴安盟由于水资源供应充足,水污染较轻,水生态环境较好,水风险本底为低风险,规划煤制天然气项目后,水风险仍为低风险,这些区域可适度规划煤制天然气项目。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我国煤制天然气项目水风险防范对策和建议。
  • 企业管理

  • 王思薇,韦煜
    2020,40(9): 66-7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DEA方法测度2013—2019年能源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基于Panel数据,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经费投入与企业经营绩效正相关关系不显著;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股权激励对R&D经费投入影响不显著;引入R&D经费投入作为中介变量后,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企业经营绩效无显著影响。因此,能源上市公司应加大R&D经费投入,并在合理范围内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充分发挥R&D经费投入的中介效应,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 李艺萌,张金锁
    2020,40(9): 73-7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用2019年在我国沪、深两地上市的采矿行业A股73家公司(ST除外)作为研究样本,以企业资产质量6 大特征作为评价内容,构建资产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企业资产质量的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对资产质量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矿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与财务风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资产质量越高,公司的财务风险越小。因此,企业需重视对资产质量的管理,提高风险应对水平。最后从资产质量层面出发,依据实证分析结果对预防企业财务风险提出应对建议。
  • 王为喆,谭旭红
    2020,40(9): 80-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煤炭行业24家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后疫情时代2020上半年各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价。通过建立EW-TOPSIS-RSR模型,对熵权法做出改进,对原始数据进行优化,与TOPSIS法的结合增加赋权的客观性,对RSR法秩的计算做出改进以及将相对接近度指标纳入RSR评价,使得对研究对象秩的排序更加科学合理,对比基于TOPSIS法和RSR法的排序结果并识别差异,增强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实现对财务风险等级的归档。研究结果表明,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叠加影响,煤炭上市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普遍较明显,应深化转型升级,加快智慧矿山生产革新,调整产业结构以提质增效,增强内生动力,稳基础在后疫情时代站稳脚跟,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