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谢克昌
    2020,40(5):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能源经济

  • 张艳玲
    2020,40(5): 4-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深入分析能源资源的投入冗余状况,考察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有利于能源资源投入的有效整合及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采用DEA—BCC模型对我国内陆30个省市区2016年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对投入冗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外界环境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程度较大,剔除环境因素及随机扰动项之前的效率值被高估;②能源效率的省际差异性较大;③存在较为严重的能源投入冗余,剔除环境因素及随机扰动项后零冗余的省市区由11个减少至8个。主要贡献在于计算了各省市区能源投入冗余比例,并依据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及投入冗余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今后实现区域能源资源合理配置并提升能源效率提供参考。
  • 关明文,孙华平,孙维峰
    2020,40(5): 13-2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诅咒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从长期来看,自然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要想规避“资源诅咒”现象,技术创新是重要途径。然而,自然资源依赖对技术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利用中国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自然资源依赖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挤出作用,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抑制是自然资源依赖挤出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之一。但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结论仅在中西部地区成立。对资源型地区来说,一方面要规避自然资源依赖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可以利用自然资源行业的超额收益来设立研发基金;另一方面还要规避自然资源依赖对金融发展的抑制作用。
  • 能源与环境

  • 李瑞龙,安广萍,金政伟,杨磊,申万
    2020,40(5): 21-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宁东地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煤炭工业发展和水资源匮乏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宁东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梳理宁东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回顾了取水许可制度、取水定额、水资源税、水权转换等水资源政策。将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资源要素,识别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产业、政策、技术等问题,为宁东地区水和能源政策的制定提供有针对性、可落地的政策建议。
  • 张淑娜
    2020,40(5): 28-3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技术、环境、政策综合指标为基础,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构建煤炭清洁利用度指标及评价体系,对我国典型煤炭资源省份山西省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8年,煤炭清洁利用度由七级(0.241 9)低水平状态提升为三级(0.613 2)良好水平状态,说明山西省在推动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与环境保护、配合国家政策的方法上取得重要进展,但距离清洁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需要持续推进政策与技术、环境互补发展,降低污染物排放与能耗,多点发力促进煤炭清洁利用水平的提升。
  • 高华
    2020,40(5): 33-3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全球碳捕捉与封存技术项目最新进展入手,着重从燃煤发电角度分析CCS的技术现状、成本现状、政策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燃煤发电中CCS技术面临的投资成本受争议、政策不明朗、新能源发电成本降低等挑战,尤其是美国一些CCS项目处于停滞状态。汇总并提出全球CCS技术已有的应用情况以及未来的前景,随着全球各国对CCS技术创新使用,CCS与氢气、生物质能、空气直接捕捉等结合,创造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机遇。
  • 发展论坛

  • 李载驰,马贵凤,雷仲敏
    2020,40(5): 39-4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波特竞争力模型,建立了由生产要素、相关产业支撑、技术创新和产业经济基础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银川宁东、榆林、鄂尔多斯和昌吉准东4个示范区进行了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银川宁东综合得分最高,技术创新具有巨大优势,但生产要素和产经基础处于劣势;鄂尔多斯次之,与宁东相对,其生产要素和产经基础具有较大优势,但技术创新基础较差;榆林和准东位列第3名、第4名,两者缺乏突出优势,整体水平相对落后。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和园区现状,提出了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路径等政策建议。
  • 梅应丹,邱纪翔,董绍华,刘慧,王建良
    2020,40(5): 46-5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气作为日常工业活动和居民生活的重要能源供给,在疫情期间面临严重的需求下滑问题。一方面各类企业采用的停工停产措施减少天然气的工业需求,另一方面居民的居家行为使得公共服务端天然气需求大幅下降,天然气行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利用北京市2018—2020年每年1—2月5个分公司6大类消费主体和21小类消费主体天然气销售数据,研究疫情和禁止外出政策对天然气消费的影响。在实证建模回归中,使用年份和分公司的固定效应模型控制因遗漏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疫情期间天然气消费量并没有出现下降,而造成天然气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共卫生安全一级响应之后实行的禁止外出政策。
  • 焦静
    2020,40(5): 52-5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能置换政策的实施对煤炭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对于现阶段违法违规、产能落后、资源枯竭等煤矿的退出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对煤炭行业现行的产能置换政策进行归纳总结,并围绕产能置换主体分类与定义确定、途径与价格确定、指标计算方法和优惠政策等方面对政策全面解析。同时,根据当前企业延续生产的建设需求和煤矿产能建设特征,从4个方面分析了煤炭产能置换政策落地后取得的显著成效。最后,在现有产能置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及煤炭需求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确保煤炭产能置换长效实施和运行的政策建议。
  • 刘立平
    2020,40(5): 58-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承压,在对能源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和能源行业主要产品供给侧影响进行分析后,指出了能源企业会计价值创造面临的供应商采购成本升高、销售收入下降、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和管理会计意识不强等挑战及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部署开源节流、创新营销模式、加强税收筹划能力、强化经营绩效考核激励和推动管理会计转型等相关措施建议,提升能源企业会计价值创造能力。
  • 企业管理

  • 程爱华,续慧泓,程冠华
    2020,40(5): 63-6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资金需求量大、融资压力大的双重压力之下,如何利用营运资本管理提高企业绩效是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煤炭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使用外部融资成本作为融资约束的分组标准,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煤炭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得出煤炭企业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征:高融资约束下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企业绩效成显著正相关,而其他两个则为负相关;低融资约束下各指标则与企业绩效成负相关。
  • 张倩,王宇
    2020,40(5): 69-7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合理的绩效评价有利于有效测度现代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YZ煤矿作为研究对象,从财务、创新和可持续绩效3个一级指标以及9个二级指标,构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YZ煤矿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并根据剖析的评价结果指导企业实践,对煤炭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 秦立宁
    2020,40(5): 78-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从5个方面提出了影响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程度进行探讨。同时运用AMOS17.0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分析,在对问卷数据结果的分析过程中,验证了5个影响因素均对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具有正向影响,在研究结果中,得出5个因素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影响的程度差异。
  • 孙明清
    2020,40(5): 83-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煤炭企业并购重组的特点和内因,提出大部分煤炭企业在重组并购后没有产生财务协同效应。从增进机制、替代机制、互补机制、冲突机制4方面介绍财务协同机制,提出增进机制是财务协同的核心模式,替代机制和互补机制是财务协同效应产生的必经之路,冲突机制是财务协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从被并购企业选择、被并购企业价值评估、提升融资能力和拓宽融资渠道3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