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范宝营
    2020,40(1):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能源经济

  • 程婉静,莫东序,梁心悦,田亚峻
    2020,40(1): 4-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神黄铁路运煤专线为对象,研究其全线开通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试图回答新开通的铁路运煤专线在改变了煤炭资源空间配置的同时,是否改变了地区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型的演变趋势,是否存在高耗能行业替代低耗能行业,从而形成了产业结构转型的反向驱动力。通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Model)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神黄铁路运煤专线的全线开通对地区第一产业发展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地区第二产业发展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并不显著,为2019年开通的浩吉铁路可能带来的地区宏观影响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煤炭资源、理性应对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 李建飞
    2020,40(1): 11-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煤层气作为我国能源的重要补充,如何对煤层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是一个重要问题。从我国煤层气项目风险现状出发,构建了煤层气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1法赋予指标权重和Topsis方法进行算例分析,为煤层气项目风险评价提供了量化模型,丰富了相关理论框架。
  • 能源与环境

  • 陈卫东,胡盛林
    2020,40(1): 17-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电力行业一直存在严重的碳排放问题,并被率先纳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能源结构的多样性,一个合理的电力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应兼顾公平和效率两个原则。建立了综合碳排放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运用聚类分析将排放特征相似的省级行政区分成3类,每个类别及其中的地区根据加权投票选择最适合自身排放特征的分配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在构成综合碳排放指标体系的4个指标中,减排责任的权重最大,其次是减排能力、减排转移和减排潜力。类别1、类别2和类别3分别选择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历史排放量和人口为原则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 邓玉勇,苏航
    2020,40(1): 22-2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前后,全国以及不同地区节能减排驱动因素和效率变动情况,对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节能减排构建了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使用DEA-Malmqusit指数模型,分2012—2015年、2016—2017年两个阶段对我国30个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主要依靠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我国的节能减排总体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各省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结合评价结果,为我国节能减排效率的稳步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 赵玉珍,乔亚杰
    2020,40(1): 28-3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性为视角,通过核算产业部门的关联碳排放来划分产业部门的碳排放责任。将产业部门间的关联碳排放分为前向关联碳排放、后向关联碳排放和自我关联碳排放,以内蒙古产业部门为研究样本,对各产业部门2012—2016年的碳排放进行统计核算。通过直接碳排放的核算明确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10个产业部门为内蒙古地区的主要碳排放源,通过前向关联碳排放的核算明确了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14个产业部门为内蒙古地区的主要消费关联碳排放责任主体,通过后向关联碳排放的核算明确了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8个产业部门为内蒙古地区的主要生产关联碳排放责任主体。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最后针对如何控制内蒙古地区各产业部门的碳排放提出政策建议。
  • 郑德志,任世华
    2020,40(1): 37-4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情况下,煤炭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供给,要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绿色矿山建设。在梳理我国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发展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煤炭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研究表明:我国煤炭绿色矿山建设可以分为4个阶段,2007年为提出“绿色矿山”倡议阶段,2008—2010年为研究探讨及政策制定阶段,2011—2015年为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以来为规范化发展阶段。我国煤炭绿色矿山建设仍存在建设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和标准体系及政策不健全等问题。新时代煤炭绿色矿山应注重建设和开发利用全过程,形成全生命周期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面对煤炭生产方式的变革,树立绿色矿山建设新理念;推进绿色矿山信息化建设,探索智慧煤矿发展新途径,实现我国煤炭绿色矿山建设高质量发展。
  • 发展论坛

  • 吴群英,郭建利,庞义辉,张鹏
    2020,40(1): 42-4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榆神四期规划区煤及共伴生资源赋存特征,提出了煤及共伴生资源多元、协调、智能、绿色开发模式。针对规划区内煤层埋深较大、地表生态环境脆弱及多种资源共伴生的特点,提出了“一多、两低、三高、四协调”的综合能源开发策略,阐述了煤与共伴生资源多元—协调—智能—绿色开发的概念及技术内涵。针对规划区煤炭资源埋深相对较大的特点,提出了煤炭资源的井下采—选—充—复智能绿色开发模式,阐述了相关技术路径;针对多种资源共伴生的特点,提出了井上下多种能源一体化智能开发模式,实现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一体化智能开发,建成煤、电、气、油一体化供应,太阳能、风能协同一体化开发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从激励政策、综合管理体制与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王兵,何丽婷,姚瑶,裴向前,赵天
    2020,40(1): 47-5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煤炭供应链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检索,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煤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发文量、国家/地区分布、主要研究机构与期刊、领域与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等。结果表明:煤炭供应链研究文献数量增长趋势较为缓慢;中国的发文量高于美国,但美国的研究文献影响力较高;煤炭供应链研究是一个包含能源、环境科学、绿色和可持续科学等的交叉学科领域;生命周期评估法和可持续供应链分别是煤炭供应链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趋势。
  • 杜学领
    2020,40(1): 54-6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煤炭是贵州工业中的支柱型产业之一。采用统计调研、理论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近10年来贵州煤炭的生产消费情况,并对比研究了贵州与山西、山东煤炭产业结构的构成。研究表明:贵州地区的煤炭生产量与调出量较为相关,一般产量增加时调出量也相对增加。近年来,贵州煤炭产量总体表现为波动下降,而煤炭消费量则波动企稳。贵州煤炭能保证本省的供应,且有一定数量被调出外销。受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增长、西电东送等影响,未来调出量可能会降低,甚至出现能源短缺。山西、山东是大型矿井主导煤炭生产,而贵州则是中小型矿井主导煤炭生产,贵州煤炭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贵州煤炭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淘汰落后产能门槛低、压力大;新建、改扩建矿井不符合未来建设大中型矿井的发展趋势;贵州本土对涉煤类的科研、教育投入不足,原创性研发能力薄弱;专家团队建设不合理等。未来,应从加大涉煤类科研课题的支持力度、以更开放的视野推动煤炭类教育事业发展、以发展的眼光推动煤炭产业的发展、做好前瞻性政策配套等方面予以改进。
  • 张洋杰
    2020,40(1): 63-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煤炭生产消费和安全形势角度分析了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结合生产特点及事故影响、发展阶段、管理体制和行业集中度4个方面研究了煤炭行业发展特点。从行业管理、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及法制、技术装备、人才队伍等6个方面总结了煤炭行业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为未来煤炭安全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 企业管理

  • 吕靖烨,韩珂,王婷
    2020,40(1): 67-7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发,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选取2012—2018年我国煤炭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构建企业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理论模型,分别以内部经营性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外部市场价值指标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因变量,以环境绩效为自变量,边际利润、资产年限、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规模为控制变量,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在企业规模和产权异质性两个调节效应下,环境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绩效对不同产权性质和规模的煤炭企业内部财务绩效负向影响均不显著;而环境绩效对不同产权性质和规模的煤炭企业外部财务绩效均具有正向影响,调解效应表现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 刘俊涛,魏桂杰
    2020,40(1): 74-7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供给侧改革的视域出发,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梳理出当前煤炭企业产能过剩致财务压力增加,投资周期长、筹资成本高致经营风险加剧,缺乏内部财务控制致管理权责不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致财务风险增大,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且缺少监督及激励等问题,从提升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意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降低财务压力,完善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与决策机制,提升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和责任体系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为煤炭企业应对财务资金风险提供借鉴参考。
  • 牛天燕,牛克洪
    2020,40(1): 79-8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煤炭企业由市场营销向“客户引消”模式变革的新趋势,包括深刻认识和把握市场运行的永恒规律性,从而转变思维方式,变革营销思路,树立市场导向及“客户引消”的新理念;牢牢抓住产品这一市场竞争载体升级的工作主线,着力推进产品质量升级、结构优升、市场定制及分级提质增致工作;坚持“两场”对接融合,从五个要件保障入手,寻找“客户引消”的契合点。
  • 李小炯
    2020,40(1): 83-8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煤炭企业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背景下,降低经营成本是煤炭企业加强管理的重要方面,物资管理作为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炭企业的经营绩效,供应商作为煤炭物资供应的主体,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物资管理和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在客观分析煤炭企业供应商绩效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构建煤炭企业供应商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G1法确定煤炭企业物资供应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煤炭企业A供应商为例,利用灰色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