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导论

  • 陈红
    2019,39(12): 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改革聚焦

  • 赵康杰,刘育波
    2019,39(12): 4-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挤出是资源型区域遭遇“资源诅咒”的原因之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助于促进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以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山西省为例,分析了产业演进与科技创新的困境,发现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资源依赖不利于产生创新需求,创新供给不足制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是山西省化解创新难题的突破口,要在明晰产业链与创新链类型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原则,在资源与非资源产业领域,以产业链与创新链互动促进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最后从培育重点产业创新链、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组织保障、建立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改善区域经济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
  • 杨涛
    2019,39(12): 12-1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全面走向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改革成为国有煤炭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揭示了国有煤炭企业数字化改革的价值逻辑,并沿着“价值主张—价值形成—价值传递—价值创造—价值增值”的价值链视角,从发展理念、顶层设计、投资结构、管理运营、创新体系、文化管理、信息平台、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煤矿建设、质量管理、商业模式和营销模式等方面探索了数字化改革实施路径,为数字经济时代国有煤炭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 袁显平,薛媛媛
    2019,39(12): 17-2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2013—2018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和企业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产能、库存、财务杠杆、成本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弄清山西省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效应,并揭示其原因。研究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或企业)在去产能、去库存和补短板方面效果显著,但财务杠杆依旧处于高位,降成本效果并不显著。
  • 理论探索

  • 李琰,蓝馨蕊
    2019,39(12): 22-3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尽早建立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然而我国区域经济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如何整理好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克服区域差异成为了摆在政府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同时,由于碳市场特殊的金融性质,其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可谓是密不可分。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探讨了金融市场对不同区域碳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市场兴衰与碳市场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北京、天津碳市场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关系最为显著,市场敏感度与市场调整能力最强;上海、深圳碳市场对于金融市场的反应敏感,市场运行机制较为完善,但市场调整能力较弱;广东、湖北碳排放交易市场与利率关联程度最低,市场敏感度与市场调整能力均逊于其他市场。
  • 赵长红,杨胜,袁家海
    2019,39(12): 31-3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如何提升火电灵活性,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提出了新建背压式热电联产煤电机组替代常规煤电机组的方案。以全国4个典型地区为例,研究了新建各主流类型背压式热电联产煤电机组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在东北地区新建2×50 MW背压式煤电机组的经济性良好,在西北、华中地区新建2×50 MW背压式煤电机组经济性一般,在华中地区不宜新建背压式煤电机组,且影响各地区新建背压式热电联产煤电机组内部收益率的主要因素是当地燃煤价格。最后对新建背压式热电联产煤电机组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为促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参考。
  • 张康宁
    2019,39(12): 36-4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正确的产能分析方法对于煤矿优化人员结构,提升效率极为重要。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美国井工矿为例,分析了人员投入与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美国井工矿现有人员条件下合理产能区间。对于我国西部优质煤炭产能释放过程中人员结构规划提供了有益借鉴。
  • 王恩现,李贺,李雪松,郭丹凝,孙旭东
    2019,39(12): 41-4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数据来源,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Wordle文字云软件对我国洁净煤技术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主题类别、主流期刊、主要研究机构、引用表现和国际合作等研究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与定量评价,为制定洁净煤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我国已成为洁净煤技术研究最活跃的国家,2000—2018年发文总量9 741篇、论文被引用次数145 590次,均居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等为代表的我国研究机构积极参与能源燃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科、生态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前沿洁净煤技术研究,推动了燃烧、清洁利用、加工转化等全球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此外,我国洁净煤技术研究的影响力和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发文期刊主要涵盖了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期刊,合作国家达到56个,合作发文占比达到21.5%。尽管我国洁净煤技术研究成果形成规模化优势,但论文整体质量存在差异性问题,需重视原创性研究和国际合作问题,全面布局洁净煤技术的基础研究,合理建立前沿洁净煤技术发展战略。
  • 骆文琼
    2019,39(12): 48-5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DEA模型中的BBC模型对煤炭产能过剩进行测度,构建了煤炭产能过剩测度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从产能利用率和产能效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论表明:2003—2016年我国煤炭产能利用率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自2013年后,我国煤炭企业进入了产能过剩的阶段,且这一现象日趋明显,不同区域在煤炭产能效率上差异较大。
  • 发展论坛

  • 秦容军
    2019,39(12): 53-5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我国煤炭生产、消费、调度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煤炭的区域范围进行了聚类分区,研究区域煤炭生产消费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针对不同类型区域的超前对接战略,为我国区域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 张迪
    2019,39(12): 60-6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和内在要求。介绍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去杠杆、降成本、调结构、促混改、防风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因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且股权融资的主要渠道是资本市场,主要讨论了资本市场股权融资。并对比IPO、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资本市场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及融资规模,分析了资本市场股权融资的相关政策法规。最后建议,企业应关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寻求融资机遇,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促进自身产业发展。
  • 刘汉斌,
    2019,39(12): 67-7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粉煤灰和煤矸石是两种主要的煤基工业固废,也是一种煤炭终端产品和共生资源。山西作为全国的煤炭和煤电大省,加快推进山西粉煤灰、煤矸石的资源化、梯级、分类分质利用,对山西煤炭“减”“优”“绿”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山西省粉煤灰煤矸石面临着堆存量大利用率低、退税优惠依赖性强、产学研融合较弱3方面问题,山西省应加大粉煤灰、煤矸石政府补贴力度与税收优惠,加快粉煤灰、煤矸石产学研融合,以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
  • 李建飞
    2019,39(12): 71-7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储量丰富,是发展潜力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体。但煤层气和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易对水资源产生扰动和污染。分析了煤层气和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影响,从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对采气区地层的破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开采过程中的耗水量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从开采过程、技术和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法制建设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 黄鹤,
    2019,39(12): 76-8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两种煤矿区煤层气抽采间接经济效益确定方法,建立了煤层气抽采间接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开发了煤层气抽采间接经济效益评价软件。通过该经济评价模型和评价软件对某井田地面煤层气抽采项目进行了经济评价,在考虑安全效益时,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小于财务内务基准收益率8%,税后财务净现值小于0,静态回收期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8年,项目盈利能力弱。
  • 管理宝鉴

  • 张倩,李卉祥
    2019,39(12): 80-8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电力企业作为重要基础性产业,肩负着保障国计民生、维护能源稳定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采用包含经济增加值(EVA)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逐渐成为主流。以HN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主要会计调整项目的基础上,计算其2014—2018年的EVA值,并与净利润指标进行比对分析,提出EVA在HN公司绩效评价中的具体应用建议,希望对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带来实质性帮助,促进HN公司在财务管理和绩效体系方面全面提升。